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的,日期定于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简称“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自1997年至今,每年均在宣传周活动前由科普宣传部制定实施计划,拟定宣传周活动主题,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相关宣传报导,宣传周活动后进行总结。在各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肿瘤医院、各专业委员会及各位理事、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下,每一届宣传周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活动的开展一届比一届声势浩大,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抗癌防癌科普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防癌意识,同时增加了科学常识,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抗癌事业和癌症科普的发展。目前已被国家卫生部纳入每年的正式卫生宣传周活动,2022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人口死亡的第一二位原因。在人的一生中,每5个人就有1人死于癌症。然而6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60%至70%以上的早期癌症是可以治愈的,所以癌症又是不可怕的,关键在于早早行动。
一、什么是肿瘤,什么是癌症?
肿瘤是人体某部位的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使一个或几个细胞的基因受到损伤产生突变,然后这些细胞不按人体需要不受人体控制地活跃地无限制地增生,这些无限增生的细胞常常在一起形成肿块,这就是肿瘤。
肿瘤分两大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常统称之为癌症)。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除在要害部位占位有影响外,一般对健康和生命没有危害。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与人体争夺营养,产生有害代谢产物,破坏人体正常器官组织结构,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夺人性命。恶性肿瘤又分癌和肉瘤,癌发病率占多数,肉瘤仅占10%,但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危害更大。
二、什么人会(易)患癌?
(一)年龄:3至6岁儿童肿瘤高发,40至60岁为患癌高峰。
(二)性别:除女性特有癌外,男性多于女性。
(三)遗传:与癌症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人有更高患癌风险,临床上偶然可见高癌家族现象。如母亲患过乳癌,其女患癌风险高3倍。
(四)区域:我国北方上消化道癌发病较高,东南沿海及江南肝癌发病较高,两广鼻咽癌发病较高。
(五)不良嗜好: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5倍;饮高度数酒者消化道癌多发(酒精本身并无致癌性,是酒精对内脏损伤引起的慢性炎症导致癌变)。
(六)生活习惯和态度:大便每天少于一次者肠癌发病率升高,性乱性频者宫颈癌发病率升高,不生育或生育后不喂奶者乳癌发病率升高。
(七)肥胖:肠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发病率较高。
(八)癌前病变:口腔、消化道、外阴阴道粘膜白斑、慢性炎症病理报告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巴氏三级、萎缩性胃炎、宫颈息肉、肠道多发性息肉、乳腺囊性增生等极易转变为癌,称之为癌前病变。
(九)病毒感染:鼻咽癌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肝癌发病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宫颈癌发病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恶性淋巴瘤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十)慢性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5年以上患肝癌的风险较高,长期不愈合的溃疡癌变率很高。
(十一)性格孤僻、内向、自卑的人比性格开朗、乐观、自信的人癌发病率高;离婚、丧偶、家庭不和睦、受过精神创伤的人癌症发病率也会升高。
三、癌症会传染吗?
这种现象叫做癌症聚集现象,或叫高癌家族,其引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家族遗传倾向,即家族成员身体里存在倾向致癌的遗传基因缺陷,这种人对致癌因素更敏感,更容易发生癌症;二是一家人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享用相同的饮食结构,摄入较多同样的致癌物质,如地区性的硒缺乏,食物中含有较多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等强致癌物,这样的家庭癌症的发病率自然就比较高。
四、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哪些致癌因素呢?
引起人类癌症的各种因素及其所占比重如下:
(一)遗传易感性2%。
(二)饮食30%至35%。如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及不科学的食物加工等。
(三)吸烟30%至32%,导致肺癌等。
(四)病毒感染10%。病毒可直接损伤细胞的DNA,改变遗传基因致癌,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等。
(五)性生活7%,导致生殖器官癌症。
(六)饮酒4%,损伤上消化道粘膜及肝脏,引起慢性炎症和增生,导致相应癌症。
(七)工业职业暴露4%。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具有致癌性的物质,导致皮肤癌、肺癌等。
(八)环境污染2%,如工业废气废物、车辆尾气、居室装修、电器污染等。
(九)食品添加剂1%,如香精、糖精、色素、防腐剂等。
(十)放射线1%。
(十一)其它未知因素5%。
五、如何警惕和发现自己是否患癌?
癌症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照常生活、工作和劳动,很难引起人们注意。当癌症已经出现症状或体征时,常常已经不是早期了。因此,普及癌症防治知识,提高对癌症的警惕是很有必要的。
称之为“癌症十大警号”的内容是:
(一)乳房、皮肤、舌部或身体其它部位可触及不消退的肿块。
(二)疣或痣发生明显变化。
(三)持续性消化不良。
(四)吞咽时胸骨后不适,食管内感觉异常、轻微疼痛、轻度哽咽感。
(五)耳鸣、听力减退、鼻塞不通气、流鼻血、有时伴有头疼或颈部肿块。
(六)月经期外或绝经后阴道流血,特别是性交后阴道流血。
(七)持续性干咳、痰中带血丝、声音嘶哑。
(八)大便习惯改变、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带血变形。
(九)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
(十)不明原因的消瘦。
六、治疗癌症有哪些方法?
早期发现是医生到人群中去寻找可疑病人——普查或筛检。早期诊断是对可疑病人的进一步确认(包括对求诊者的确认)。早期治疗是对确诊患者采取“积极、规范、综合”的治疗措施。
肿瘤的治疗有:(一)手术;(二)放疗;(三)化疗;(四)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五)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六)细胞免疫治疗;(七)中医治疗等。
七、癌症能预防吗,有哪些良策?
美国肿瘤学家斯特因说“几乎60%到80%的癌症是人为的”。因此,减少或消除这些人为因素就能预防60%到80%的癌症。致癌物质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工作环境和食品用品中,所以对癌症的预防措施也很多,但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预防癌症:
病因预防: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减少或避免致癌物质进入人体,这就从病因上进行了有效预防。
饮食防癌:提倡科学饮食,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摄入含有能增强体质,能抑制、阻断、破坏致癌物,能促进受损细胞修复的各种有益物质,对预防癌症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无需多花钱就可使癌症发病率降低30%到60%的好办法。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经久不愈的溃疡、组织异常增生、息肉、粘膜白斑、具有明显变化的色痣和疣极易转变为癌,称为癌前病变,应积极治疗防止癌变。
防癌饮食内容很多,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上已相当明确的防癌饮食有8条,可酌情参考:
(一)多吃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肺癌、食道癌、喉癌、膀胱癌等。
(二)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可以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有预防胃癌、食道癌,对抗烟酒致癌效应的作用。
(三)常吃十字花科蔬菜,如芥蓝菜、包菜、卷心菜等,可以阻止致癌物的致癌作用。
(四)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可以减少肠癌发病。
(五)基本上不吃高度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的地区,胃癌发病较少。
(六)坚持低脂肪饮食习惯的人群,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很少见。
(七)不吃霉变食物,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八)不酗酒可以降低肝癌、口腔癌、食道癌和胃癌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