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换季时节由于温度湿度不稳定、昼夜温差大,成了皮肤病的高发季,各种皮炎、真菌性皮肤病都在这个时节高频发作。

哪些皮肤病高发?
一、普通皮炎
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人体代谢加快,排汗增多,汗液中含有的大量人体代谢物,其与人体自身皮肤很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引起皮炎。
这类皮炎一般在气温升高时节高发,秋季会自动消退,常见于躯干和四肢,尤其易发于小腿前侧。一开始是会有密集的小红斑,后期可能出现细小丘疹或丘疱疹,瘙痒、灼热,处于高温环境下会使症状加剧。
二、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又称晒斑或日晒伤,是强烈日光(主要是中波紫外线290~320 nm)照射引起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
常见症状有鲜红色斑、水肿、水疱、结节等,还有可能出现色素沉着和脱屑,可伴有日光性唇炎等。
三、光敏性皮炎
这类型皮炎跟上一种皮炎类似,但病理机制不同。光敏性皮炎是由于患者对紫外线过敏所致,仅见于少数人。日晒后会出现水疱、红疹。
光敏性皮炎的发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外源性光敏物经皮肤接触或内服吸收;二是皮肤吸收了一定能量和一定波长的光。所以,避免摄入或接触外源性光敏物质是重点。
四、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现今几乎都认为其发病与昆虫(臭虫、跳蚤、蚊子、蠕虫等)叮咬有关,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引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
其多发生于儿童,被叮咬后会出现淡红色丘疹,绿豆大小,顶端常有疱,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搔破后结痂。
五、凉席皮炎
气温升高时,家里一般都会换上凉席。可是有的人一觉醒来,身上就出现了红斑、丘疹,奇痒难忍,有的搔抓后还会红肿、溃烂。
这种情况可能原因有两种:一是凉席的原料导致了过敏;二是螨虫叮咬导致了皮肤炎症。
那如何辨别呢?如果是螨虫叮咬造成的,则皮疹上常常会有针头大小的咬痕或瘀点。其他情况则有可能既过敏了,又被叮咬了。
六、过敏性皮炎
这个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其实它不局限于这个时节发作,只要接触到过敏原就会引起变态反应,在皮肤上出现风团、红疹并发痒。
情况轻的可在几小时之内自愈,较重的需要服用抗过敏药物。
七、真菌性皮肤病
足癣、手癣等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常感瘙痒、水泡甚至疼痛,抓挠容易使细菌传染至其他部位,还可能传染他人。
八、痱子
大多数人小时候应该都长过吧,气温偏高时小孩子的颈窝、腋窝、背部、大腿根是高发区。一般夏季出现,秋季消退。
如何预防上述皮肤病?
预防换季时节皮肤病要从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着装卫生、居家卫生等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才能全面预防。
一、个人卫生
(一)勤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以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为宜。
(二)保持皮肤干燥,穿透气吸汗宽松的衣裤;同时勤换衣,勤洗衣袜。
(三)可经常用温偏凉的水清洗患处,但不能用热水烫洗患处,不仅不能止痒,还可能损伤皮肤。
二、饮食卫生
(一)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气温偏高时避免外出。
(二)有光敏性皮炎的人尽量少吃以下食物:芒果、柠檬、芹菜、油菜、菠菜,如有食用,尽量不出门晒太阳。
(三)过敏体质的人要避免接触过敏原,食物中常见的过敏原有海鲜、蛋、奶等高蛋白食物,过敏原因人而异,如有必要可去医院检查。
(四)像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四环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引起光敏性皮炎,正在服药的患者要仔细查看药物说明书。
三、着装卫生
(一)避免曝晒,日光下外出应撑伞,戴宽边帽,穿长袖衣服;如需接触较强的自然日光可于晒前30分钟涂防晒霜。
(二)皮肤较敏感者在换季时节要慎选化妆品,避开致敏成分。
(三)最好穿透气性良好的鞋,以减少足部出汗。
(四)外出旅游最好穿上长裤,以防下肢被虫咬伤。
四、居家卫生
(一)保持室内通风,在梅雨季节还要注意室内除湿。
(二)勤换床单、被套、枕套;每年首次使用凉席前,必须对凉席进行开水烫洗,再放到阳光下曝晒;在使用的过程中,凉席也要经常热水清洗、晾晒。
换季时节8种常见皮肤病的科普就到这里,有皮肤症状的朋友不用惊慌,请到岳中医皮肤科咨询问诊。岳池县中医医院,一直想您所想,为您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陈小琴
岳池县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美容 主治医师

擅长:中西医药物结合火针、埋线、梅花针等中医外治法,治疗银屑病、痤疮、带状疱疹、湿疹、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黄褐斑、脱发、皮肤真菌病、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难治性皮肤病;身心同调,兼顾失眠、焦虑、胃肠不适、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亚健康状态的综合调理;擅长中医养生、中医美容等,常规开展腋臭、(皮赘、痣、疣、脂肪瘤等)浅表肿物切除等皮肤外科手术。
供稿 皮肤科
图、编辑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