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勇敢无畏的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看今朝,中华大地兴,十几亿中华儿女在为更好的未来和幸福坚定奋斗。
历史不能被遗忘,唯有不忘来路,才能更好前行。岳池县中医医院宣传科每周将为所有关注本公众号的用户定期推送“党史百年周周读”系列内容,让大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如今我们正站在中国崛起的关键路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信党史百年的历史故事会让我们铭记:我们共同的母亲叫中国!为了家的安定幸福、为了祖国的复兴繁荣,我们仍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奋斗、砥砺前行!
这周,小编继续带大家来了解下历史上的9月13日至19日都发生过哪些让人记忆犹新的党史故事吧!
党史百年(9.13—9.19)
1956年9月13日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就八大的准备工作发表讲话,指出:大会发言要精,要生动,要多种多样,要短,要有内容,要有表扬,有批评,有成绩,也有缺点,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千篇一律。一片颂扬,登到报上净是好事,那就不好看。讲话着重谈到中央领导机构的设立问题,指出:中央准备设四位副主席,另外还准备设一个书记处,总书记准备推举邓小平同志。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为了国家的安全、党的安全,恐怕还是多几个人好。毛泽东在讲话中还特别介绍了邓小平和陈云,指出: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他犯了错误对自己很严格。他是在党内经过斗争的。至于陈云同志,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这篇讲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1985年9月14日
邓小平会见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谈到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时指出: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但是,这对国际上是否也有些益处?我是指对和平会不会有点益处。维护世界和平,最大的问题是各国都要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不依附于集团政治,同时也要考虑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历史纠纷的方式。我们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不只是考虑到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解决中国与有关国家的问题,也向国际社会提出这样一个构想,看是否对和平有利,一切都着眼于维护和平。
2005年9月15日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他指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这篇讲话以《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题,收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1949年9月16日
新华社发表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六评白皮书》。社论驳斥了艾奇逊关于中国革命原因是因为人口太多的荒谬论断,指出: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吗?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吗?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的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美国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杰斐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又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我们相信革命能改变一切,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一切悲观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还指出: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一遇见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就要打败仗。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我们是反对历史唯心论的历史唯物论者。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这篇社论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题为《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945年9月17日
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致毛泽东等电,提出“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电报指出:东北为我势所必争,热、察两省必须完全控制。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建议新四军江南主力立即转移到江北,皖南、皖中新四军第七师也向北撤退,从山东、华中抽调十万至十五万人北上。十九日,毛泽东、周恩来复电表示完全同意力争东北的方针,指出:东北及热河、察哈尔控制在手,全党团结一致,什么也不怕。
1944年9月18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招待八路军留守兵团全体模范学习代表及从敌后转战归来参加整训的各部队战斗英雄代表的大会上讲话。讲话指出: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我们的军队一向就有两条方针:第一对敌人要狠,要压倒它,要消灭它;第二对自己人、对人民、对同志、对官长、对部下要和,要团结。这是党中央和西北局的方针,也是全体人民所要求的方针。这篇讲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
1981年9月19日
邓小平在检阅参加合成军军事演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部队和空军部队时的讲话中指出: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篇讲话以《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