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2日
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举行的欢迎晚会上发表演说。演说阐述三年来的国际国内形势,批评国民党当局在抗战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想法,指出:争取中国抗战的胜利是有办法的,办法就在中国人民的身上!办法就在真正抗日的党派和军队中间!办法就在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在我们的毛泽东同志手中!二十二年党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贯串着整个党的历史时期,发展成为一条马列主义中国化,也就是中国共产主义的路线!毛泽东同志的方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方向!讲演提出,要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奋斗到底。这篇演说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
1975年8月3日
邓小平在接见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全体代表时发表讲话,提出整顿国防工业企业的三条措施:第一,一定要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要找一些能够办事、敢于办事的同志来负责。第二,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要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搞“三结合”。不是把科技人员叫“老九”吗?毛主席说,“老九不能走”。这就是说,科技人员应当受到重视。第三,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这篇讲话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952年8月4日
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三十八次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谈到朝鲜停战谈判时,他指出:谈还是要谈,打还是要打,和还是要和。为什么和还是要和呢?三十年战争、百年战争是不会有的,因为长期打下去对美国很不利。一、要死人;二、要用钱;三、他们国际国内都有难以克服的矛盾;四、还有一个战略问题,它的重点是欧洲。总之,对美国来说,大势所趋,不和不利。说马上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吓唬人的。我们要争取十年功夫建设工业,打下强固的基础。谈到统一战线问题时,讲话指出:统一战线是否到了有一天要解散?我是不主张取消的。党外一个部长他当得很好,有什么理由撤消?能不能当部长,不是以党籍来作保证,而是以工作和为人民服务的成绩大小而定。一个国家只能以此为标准。
2000年8月5日
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获得者时指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对中国来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极为重要。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潮流,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加强同国际科技界的交流和合作,努力学习和运用世界先进科技成果。这篇谈话以《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为题,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1982年8月6日
邓小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时谈到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指出:我们要不断地利用自己的力量,也要利用国际力量。我们建国以后长期处于孤立的地位,几乎是关起门来搞建设。现在情况不同了,国际条件不同了,我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同发达国家建立联系。但是不管怎样,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搞四个现代化,基本点还是立足于自力更生。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条件,实行开放政策,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同许多国家在许多方面进行合作,其中包括改造我们现有的企业。
2001年8月7日
江泽民在北戴河同国防科技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他指出: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要更新人才工作的思想观念,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工作思路,拓宽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手段,扩大工作覆盖面,形成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这篇讲话的一部分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题,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1940年8月8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周恩来关于统一战线工作和南方党的工作的长篇报告后讲话。谈到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工作时指出:今后要重视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工作,南方党的工作是带全国性的工作。南方党以巩固为主,但在没有党组织或党组织很少的地方发展还是必要的。其工作路线是普遍化,打入社会,肃清内奸,在国民党统治区党内要提出“打入社会”的口号。其经常工作有四项,即政治估计、组织问题、统一战线、文化工作。谈到统一战线工作问题时指出:利用矛盾,联合多数,反对少数的策略,是从大革命、苏维埃、抗日三个时期总结出来的。中间势力问题是一个中心问题。最后指出:过去中央工作方向偏重军事和战区,对南方和日本占领区注意很少,今后政治局须用大力加强这方面工作。中央今后注意力,第一是国民党统治区域,第二是敌后城市,第三是我们的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