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早晨起床时突然天旋地转,甚至恶心呕吐;躺下翻身或抬头低头时,感觉世界“颠倒”了几秒钟……如果您有类似症状,很可能是耳石症在作祟。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学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并非耳朵里真的长了“石头”,而是由于内耳中的“耳石颗粒”脱落,误入半规管中,当头部位置变化时,这些“小石头”会随内淋巴液流动,刺激前庭感受器导致短暂性眩晕。
耳石症的典型症状
1.短暂眩晕:通常持续数秒至1分钟,多在特定体位(如躺下、翻身、抬头)时诱发。
2.伴随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但一般无耳鸣、耳聋。
3.反复发作:症状可能在几天或几周内反复出现,但可自行缓解。
耳石症的常见诱因
1.前庭迷路的自发性退行性改变:老龄
2.迷路震荡:头部外伤
3.中耳炎
4.遗传因素
5.局部血管痉挛(生气、熬夜、酗酒、抽烟、劳累等可诱发)
6.耳手术
7.中医认为与肝肾不足、气血失调有关
耳石症怎么治?中西医结合更高效
岳池县中医医院康复科针对耳石症,采用“手法复位+中医调理+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能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手法复位治疗(首选)
通过Epley法、Semont法等专业手法,精准调整头部运动轨迹,引导耳石颗粒“归位”,1-3次治疗即可显著改善症状。
特色优势:无需药物,安全无创,立竿见影。
中医特色疗法:调气血、强根本
1.针灸醒窍通络
取穴:风池、百会、翳风、听宫、太冲等穴位,疏通头部气血,调节内耳微循环。
2.中药辨证调理
气血不足型:益气养血,推荐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当归、酸枣仁)。
肝阳上亢型:平肝潜阳,选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
痰湿内阻型:化痰祛湿,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
3.耳穴压豆+穴位贴敷
耳穴贴压神门、内耳、交感等反射区,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特色中药贴敷涌泉穴(引火归元)或风池穴(祛风定眩),持续发挥药效。
前庭康复训练
医生会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平衡训练,增强前庭功能,预防复发。
日常预防与调护小贴士
避免剧烈甩头:起床、躺下时动作放缓。
睡姿调整:可尝试垫高枕头,减少耳石脱落风险。
饮食调养:少食辛辣油腻,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糙米、坚果)。
中医养生:常按揉风池穴、百会穴等。
耳石症不可怕,及时就医是关键。岳池县中医医院康复科提醒您:若反复出现体位性眩晕,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盲目“忍”或“扛”。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更快回归健康生活!
岳池县中医医院康复科杨诚纲医生简介
康复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在遂宁市中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现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获得院内“优秀青年”、“十佳医生”等荣誉。
师从广安市名医刘琼英主任中医师,擅长运用针灸、中药及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对运动障碍、意识障碍、气管切开状态、吞咽障碍、压疮(Ⅲ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慢性疼痛的康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